电车续航变长为何还有焦虑感 实际达成率成关键

电车续航变长为何还有焦虑感 实际达成率成关键。现在新能源车不仅在智能化方面竞争激烈,续航里程也成为一大卖点。20万级的纯电车起步续航就有600多公里,中高配车型甚至可以达到700公里以上,某些车型甚至超过800公里。尽管如此,许多车主在节假日跑长途时仍然感到不安,即便提前充满电并规划好路线,心里依旧不踏实。

这种焦虑的原因之一是仪表盘上的续航里程仅供参考。官方宣称的续航里程大多是在理想状态下测得的,与实际驾驶情况相差甚远。例如,高速行驶时速度提到120km/h,电量会迅速下降;冬天开空调也会显著减少续航;即使驾驶方式温和,在山区或雨天,表显数字也不可靠。因此,续航问题不在宣传有多长,而在于实际达成率。

另一个原因是充电桩的可用性。虽然一些城市的充电桩覆盖率很高,但很多桩被燃油车占用、损坏或排队等待,导致车主在电量还剩30%时就开始焦虑。尤其是在高速服务区,虽然每个服务区都有充电桩,但供不应求,充电时间长且功率小,使得车企宣传的快速充电技术无法发挥。

节假日时,服务区常常出现一排新能源车等待充电的情况,有时充一次电需要两小时。有的车主甚至带着热水壶、折叠椅和泡面去“蹲桩”。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车主的焦虑感,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跑长途的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混动车型。